2024年,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各新增了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新增城乡规划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落在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福州大学、长安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分别落在北京建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
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7月31日-8月13日。本次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包括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公示结果显示,新增6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获2/3及以上同意票的申请单位共46个,2/3以下的申请单位共14个;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获2/3及以上同意票的申请单位共63个,2/3以下的申请单位共22个;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据公示结果,2024年,城乡规划专业新增了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落在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福州大学、长安大学。
截至目前,共有61所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评估,而以上4所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均已通过评估。具体来看,北京建筑大学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硕士分别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通过专业评估;苏州科技大学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硕士均于2024年5月通过专业评估;福州大学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硕士均于2023年5月通过专业评估;长安大学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硕士分别于2019年5月、2023年5月通过专业评估。
城乡规划专业是北京建筑大学的重点专业。1980年开始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城市规划专业方向,2001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学制5年;2012年城乡规划学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入选北京市“双培计划”和“实培计划”。2019年城乡规划专业入选首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专业自专业招生以来经过持续建设20年,在2012年教育部主持的学科排名为全国第12位,2017年学科排名为B-;在全国规划教育评估工作中,2011年、2015年、2019年先后3次通过本科教育评估,并在2019年以优秀成绩通过评估;2013年、2017年、2021年先后3次通过硕士教育评估,2021年成绩达到优秀。2020年申请城乡规划学博士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教学方面,基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2+3”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学科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强调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是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强调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理论、实践、技术三条线索展开学习,并相互渗透。在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上积极探索教科深度融合,将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与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实地、实题、实操”的教学特色,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在校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甲级设计院等产学研平台基础上,城乡规划专业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0余家甲级规划设计企业联合设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建设,近年来规划专业师生承担参与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发展的重大实践项目、课题研究以及国际竞赛组织工作,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创设于1985年,著名建筑与造园学家、建筑教育家张家骥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
城乡规划专业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高校A类品牌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本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B(并列全国第11位)。
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85年学校成立时首届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1999年起学制改为五年。2003 年,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有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卓越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设有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与省规划设计集团、苏州规划院、清华同衡等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和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
长期扎根并聚焦“镇村”“遗产”特色方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源于先发地区实践凝练科学问题,“前沿性”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全程服务苏南小城镇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与开发区建设、乡村振兴、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陪伴式”服务地方成效凸显。
长期坚持“扎根于苏南地域历史文化、交融于长三角自然社会环境、服务于发达地区快速城镇化”的学科发展定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前身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89年,1998年成立建筑系,2006年成立建筑学院,2019年更名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3年,2013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专业教育评估。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应用性特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工程实践和导师制等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形成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特色。核心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文化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在规划编制单位、政府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乡村规划、政策咨询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地域领军型拔尖人才。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创办的西安建筑工程学校,1979年改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原建设部直属七所高校之一),1980年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招生,2019年“优秀”通过住建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评估,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聚焦于西北地区,致力于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结合学院“三位一体”学科体系、“三轴互动”的教学模式与“三线并进”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三实一强”人才培养传统。毕业生在城乡建设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竞争力显著。40余年来培养毕业生1700余人,其中大多已成为西北地区城乡建设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规划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以“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为理念,城乡规划专业按照“建筑类”招收文、理本科生,并依据办学规模及办学规范中对师生比的要求,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据第一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开展按成绩专业分流工作。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4-7年内修满210学分即可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此次公示中还新增了4个风景园林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北京建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
北建大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得益于北建大建筑学的深耕与厚积。1982年学校获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时便设将古典园林作为学科重要领域。张孝纪、何重义、王贵祥、业祖润、曹汛等老一辈学者为古典园林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风景园林学被教育部列为一级学科,标志风景园林学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与征程。同时,我校获批风景园林学硕士学位点。2011年-2012年依托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招生,2013年正式设立五年学制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8年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一支由校内专任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和讲座教授共同组成的,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锐意创新、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本专业面向风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以“强基础、重实践、显特色”为目标,以“风景园林+旅游”融合为主线,培养了一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对口就业率高,就业待遇好。
专业创设于2007年,2013年获评校级重点学科,2018年获评学校区域一流学科,2019年获批自治区级风景园林联合培养基地,2022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广西唯一具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在历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西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专业,是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本专业立足于西南大学悠久的农林高校办学背景,围绕“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实践能力产出为导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营建、公园城市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