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我国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世界各国之间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接受方式,因此文化的展示不能只是单纯的灌输,而应该选择预期读者、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聘院长
文化传播或者中国戏曲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翻译,一直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外语的学生讲基本功都是听说读写译,翻译一直是教学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本科阶段一般翻译是两门课,一个是英译中,还有一个是中译英。中译英的难度比英译中大得多。中译英和英语写作是我们国家外语教学方面的薄弱环节,但恰恰是这两门课对于培养向外推介中国文化的翻译非常重要。
目前中央的主要领导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非常关注。去年8月19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又提出了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今年习访问德国时也提出,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中央的首要领导反复地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在对外传播的时候,不要拘泥于直译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比如讲故事、节译、选译、编译甚至改写等其他方式。在这方面我觉得没有必要求大、求全,更没有必要去追求它的学术性,只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能够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选择预期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