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澎湃九周年破浪再出发:2023外滩新媒体年会铺展融媒新征程

时间:2024-09-04 11:19:26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澎湃新闻作为上报集团融合改革的重要标杆产品,始终坚守初心,秉持内容为王,经过9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正在加快转型为面向全场景、全模态、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商和更美好数字生活赋能者。”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波在“坚守媒体初心,拥抱AI时代”2023外滩新媒体年会上致辞时表示。

  2023年,也是AI人工智能爆发性发展的一年,ChatGPT横空出世,成为新一轮技术创新周期开启的重要信号,互联网新媒体面对更迫切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

  “面对AI技术变革,主流媒体不跟进,不投入,不下场,就无法找到适合的应用和场景,就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丁波认为,在万物皆媒时代,媒体人要有“在晴天修屋顶”的思维,也要有“先人一步”的胆识,提前谋划布局,主动拥抱“新技术”,构筑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优势,推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才能将不确定的“变量”变为发展的“增量”。

  在激流中乘风破浪,在历练中拔节生长。年会举办当天正值澎湃新闻九周年的生日。来自国内主流新媒体的负责人、高校新闻传播学者、商业平台及技术公司的代表相聚,共同见证这一澎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由澎湃新闻()主办的“外滩新媒体年会”已连续举办七年,已成为传媒业界、学界一年一度的重要分享交流平台之一。今年的年会是自2017年创办以来首次走出上海,拥抱长三角,选择在与上海有深厚渊源的浙江省宁波市举办。

  十年前,习作出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掀起了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时代大潮。九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脱胎而出,成为国内率先顺应时代大潮的新兴主流媒体之一。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在年会主旨演讲中表示,九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澎湃新闻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新媒体到全媒体,并从平台化向生态化目标迈进的变迁,实现了从内生型扩张到外生矩阵式拓展,正在从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加快转型为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成为更美好数字生活的赋能者。

  “对澎湃而言,坚守媒体初心,首先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刘永钢强调,澎湃是100%的党媒党网,这是澎湃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也是澎湃一步一步成长壮大的根本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舆论场,澎湃坚定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信息泛滥的“乌卡时代”,劣质爆款、低俗流量仍在刺激大众的眼球,冲击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如何有效建构牢不可破的专业壁垒,以快速、深度与可读性的优质报道,抵御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自媒体化”倾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面临的现实课题之一。

  “我们向优秀的创作者和自媒体学习创新表达,学习传播运营。但向无底线无下限的唯流量自媒体坚决说不,对瞎编排、博眼球、乱炒作的风气始终保持警惕。”刘永钢表示,面对舆论场上虚假信息泛滥,澎湃新闻坚持“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推出全球事实核查平台“澎湃明查”,建立起专业化的信息分类模式和核查分析路径。一年多来,“澎湃明查”发布稿件超过450篇,相关报道在澎湃主站阅读量超4亿,130多篇稿件达“百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突变式迭代,尤其是最近这大半年以来,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迅速掀起热潮,这也让媒体人纷纷体会到了空前的“饭碗焦虑”与“能力不安”。

  一直以来,澎湃对通用性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是国内媒体里最早一批的体验者。

  “我们认为,将来的媒体更多的是品牌公信力、专业生产力的代表,媒体的核心应当是以价值判断和专业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有效信息供给和引领。因此,未来的融媒AI化仍然需要有价值观的AI。”刘永钢表示,正因为此,需要我们在拥抱AI的同时,坚守媒体初心,形成更优质的专业能力、更获信赖的品牌价值,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

  “回望历史,澎湃是在自我革命中诞生的,是在不断‘革自己的命’中成长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信仰。”刘永钢表示,新阶段澎湃新闻将启动新的自我革命——重构技术底座、重建管理流程、重塑产品矩阵。

  本次外滩新媒体年会上,除了交流澎湃九年来的丰硕成果,与会嘉宾还共同探讨了推进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之道,展望了AI时代主流媒体转型的可能。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指出,ChatGPT背后的原理仍然是大数据分析。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以及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同情心、责任感、创意和审美,在可预见的未来,称职的人类编辑记者不会被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

  “AIGC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发展不可阻挡,但未来AI大模型被广泛应用之后,最大的挑战是预防人类智力的倒退。”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警告技术的潜在风险。

  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广告业的未来发展?“AI技术一定会给行业会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张国华表示,媒体和广告从业者如果不积极拥抱变化,就会被淘汰。

  张国华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的创意策划也在不断突破想象。当前不仅要使用AI,更重要的是学会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随着AI模型录入的数据越来越多,正确率将得到提升,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虽然地处中部省份,但来自河南的顶端新闻对新技术仍然保持了高度敏感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国锋在总结顶端新闻打造平台型智媒实践经验时表示,顶端专门成立了技术研发团队。同时还上线了“一端百面”工程,在提升省、市、县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同时,汇聚成为“一张网”,构建自主可控的传媒数字技术的基础平台,通过共建、共持、共享,打造省市县媒体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凝心聚力,服务地方中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的外滩新媒体年会继续开设院长圆桌环节。站在媒体融合十周年节点上,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夏正玉与四位国内新传研究带头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共同探讨了媒体融合转型的十年之变。

  张涛甫认为,媒体融合这十年整体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成分虽然占50%,但非常不容易,50%的喜所付出的努力不是百分之百,而是百分之几百的努力。他反复提及新闻业的不易,“大家稍微努力接近目标,就发现更远的目标就来了。”

  在他看来,每家媒体虽然都在奔跑,没有躺平,但不是整体均速往前跑,有的快、有的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的生态随之改变,完全由原来互联网流量逻辑所奠定的结构被打破,结构的不平衡得到有效改变。

  “差异化和多元化,是未来融媒体发展的方向,体系化里更要重视人、用户、目标群体,不能搞一以概之,不能搞一刀切。”陈龙提出自己的思考。

  钟智锦则认为媒体融合十年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人才,例如实现丰富、多元化的产品矩阵,突破各种技术难关实现创新。行业也逐渐形成两批人才:一批是传统的媒体人,有着非常成熟的互联网思维,第二批是年轻人加入到传媒行业,丰富人才储备。

  至于短板,钟智锦谈及两点:有很多产品、机构为融而融,产品同质化,个性不鲜明、分工不明确,导致流量受限,盈利模式不明确;其次,新闻平台在吸引年轻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把年轻人从互联网平台吸引到媒体端、新闻端,是未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陈龙认为,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改进两个方面:一是用人机制,任命的领导要懂得经营管理,如果创收能力弱,人才进来少,越是待遇差,就越招不到人才,会形成恶性循环。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媒体建设,要有流量思维,刺激用户、吸引用户。

  如何看待新型主流媒体在重塑媒介格局中的作用,怎样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能力和议程设置能力?

  余清楚认为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技术赋能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报道速度可以向自媒体学习,防止主流媒体边缘化,同时要主动作为,主动创新,做好策划,发出权威声音。

  “现在媒体融合进入到后十年,前面该做的很多已经做了,剩下的都是难做的。”张涛甫认为,媒体不能满足于单个爆款,要依靠产品形成产品链乃至生态,是媒体融合下半场最难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媒体融合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做对自己,在生态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就成功了。”

  钟智锦从国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角度来谈,她认为,国内媒体的使命不是自媒体可以替代的,做媒体融合要实现短期的流量和长期公信力的平衡。不过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遇到很多困难、挑战、瓶颈,需要更大程度解放思想、更大胆的创新、更长远的时间规划、更大的容错空间。

  陈龙强调,市场毕竟是竞争的市场,大家都来做综合性的新型主流媒体是很难的,各家媒体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媒体融合转型的第一个十年步履匆匆、全面挺进,下一个十年的目标是深度融合、行稳致远。”夏正玉表示,新闻业会继续探索创新,但同时也需要学界提供前沿瞭望和思想支撑,相互扶持、彼此滋养。

  紧随其后举办的三场圆桌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政界和商业平台的代表就当下媒体传播和技术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分享经验、提供问题的解决思路。

  中国故事如何“圈粉”世界?新报业媒体、新晨业管理咨询总经理顾功垒,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陈红艳,川观新闻首席内容官、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钟莉,Sixth Tone总编辑吴挺分享了各自媒体单位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经历,并对主流媒体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如何继续做好对外传播以及吸引海外Z世代受众给出建议。

  在陈红艳看来,今天的国际传播需要立体式、多元化的话语格局,中央、地方、纸媒、各种传播主体都可以有所发挥。深圳广电选择走硬新闻之路,积极介入到新闻场域,角度跟央媒形成差异化,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身的空间。

  吴挺表示,Sixth Tone希望用纯正的英文进行原创性报道,提升复杂性叙事的能力,这是非常难啃的内容。通过国际性比赛等方式,努力触达西方主流媒体,努力在题材表达上争取获得他们的引用。当这些自身建立起差异化的特色之后,Sixth Tone便成为了有较高辨识度的英文新媒体。

  “在中国的市场上不缺数据,但缺乏的是我们怎么看数据,以及如何在比较中深挖的读者画像。”顾功垒认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口基数比较大,一篇微信公众号10万+大家可能觉得不是很稀奇,但是在别的国家,华人阅读量超过1万或者2万,大家会觉得数据本身比较可信。在她看来,用户对一篇文章的浏览停留时间以及平台的使用习惯是值得媒体研究并重视的,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内容分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人工智能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问世,全球对AIGC技术的强大潜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面对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融合的下一个十年,AIGC又将如何重构媒体生态?

  在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杨的主持下,之江实验室科艺融合研究中心主任耿卫东、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张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吴育新、腾讯云天御内容风控总监周耀辉就AIGC给媒体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讨论。

  “大模型解决了常识性的问题,让人们觉得它无所不能。但是真正应用它的时候,光有常识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态服务。”耿卫东表示,可以把大模型看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但有了诸葛亮打算做什么?最好的角色是做刘备,必须有理想有目标,在这个前提下请军师帮忙,最后达到想要的结果。

  张健认为,从大模型的演进来说,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每家媒体拥有的数据量太少了,各家数据的格式又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都从网上抓取要进行清洗和格式优化,太浪费资源和时间。如果可以通过建设传媒业数据大模型的机会,把各家媒体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研发属于传媒行业的数据大模型,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迎接媒体融合转型的下一个十年,需要合作伙伴们的抱团取暖,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媒体的融合转型,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大用户大生态构建未来全媒体传播的信息基础。”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杨表示。

  当流量短暂性地涌入一座城市,可能带来一场狂欢;而当流量持续地流向一座城市,则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地方。

  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利平,上游新闻总编辑陈旭,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经理、上海中心总经理黄波,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组委会副秘书长庄晓宁与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港澳台新闻部总监,“理解城市”项目主理人陈良飞,围绕“中国城市品牌与区域传播”的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陈良飞介绍,澎湃新闻今年推出了“理解城市”策划,该专题项目以城市为观察样本,以区域发展为探讨话题,以人与社会为研究背景,旨在打造一档用心观察、用心理解的城市政经观察栏目。

  黄波高度赞赏澎湃新闻“理解城市”IP的成功。无独有偶,《每日经济新闻》作为全国主流财经媒体,也有自己强势的品牌“城市进化论”,理念不谋而合,也是深度解读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

  “每座城市有它天然的禀赋、气质、资源,这是日常要关注、理解、研究的。”黄波介绍,目前《每日经济新闻》正在进一步推动“城市进化论”的IP线上线下联合,从内容和活动两端打通,最终实现可视化、视频化、多样化发展。

  万利平认为,文旅行业的“星辰大海”需要更多想象力、市场洞察力和优质创意。“登场南昌皆英雄,我们围绕‘天下英雄城’推广南昌城市品牌,响应人民美好生活及出游需求,把‘流量’变为‘留量’。”

  站在九周年的全新起点上,澎湃也揭晓了新的发展规划。刘永钢在演讲中透露,今年年内澎湃新闻将正式上线小时直播频道。将以“真人+数字人主持”、“AI+4K高清”等形式,多点位、全天候解读世界。努力做中国互联网新媒体中第一个线小时直播媒体。

  年会当天,澎湃新闻还揭晓了全新打造的澎湃AI 1.0,并举行了正能量视频共创平台、国际传播战略合作两项签约。

  建设新型全球媒体,是澎湃的初心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澎湃已初步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国际传播体系,包括:澎湃新闻、“澎湃明查”、SIXTH TONE(第六声)和IP SHANGHAI。澎湃新闻也日益成为海外观察中国的重要指标性媒体,成为主流外媒重要的中国消息来源。

  刘永钢介绍,接下来,澎湃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国内国际传播,将澎湃整体转型为立足上海的全球媒体,全面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实现对全球热点事件的24小时即时反应,对全球重大事件的深度解读和评点,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观点和全球连接起来。

  “我们从不讳言,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主流媒体,成为国际舆论场上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中国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更多利益的交织、共同问题的挑战、语言障碍的突破,使我们一直坚信传播的全球化未来。”刘永钢说,澎湃将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在海外的内容和品牌拓展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海外布点和落地,加大国际传播“涟漪效应”,圈层式扩散影响。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站在九周年的新起点,澎湃新闻开拓新边界,扬帆再起航。


【产品推荐】